网站首页 > 产业信息

河南济源: 产业转型打开民企发展新空间

发布时间:2024-08-22 14:23:09 信息来源: 科技日报 字体大小:

近日,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的济源钢铁集团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在搬运用于出口的钢制品。暑假期间,济源多家外向型民营企业都迎来了生产高峰。

地处河南西北部的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源地。这里面积虽小,但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名城之一。近年来,济源政府部门支持当地民营企业以创新为引领,推动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多家民企的新产品摆上了“世界货架”。

河南中原重型锻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重锻”)是众多济源企业的一个代表。中原重锻2004年建厂,仅用10年时间,就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企业。

“我们始终坚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原重锻总经理王济生告诉记者,“公司起步阶段就注重研发投入,致力于提升装备制造产品的科技含量,力求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2011年,公司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建立全国首家‘河南省石油钻井稳定器工程研究中心’。持续的科技投入,使我们能在窄而深的细分领域精耕细作。”

2012年5月,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展会在美国休斯敦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当中原重锻的业务员把宣传画册递给全球五百强的德国某知名企业高管时,这位高管礼貌地拒绝了。

“虽然被婉拒了,但给了我们动力。在与对方连续两次面谈后,这家企业给我们一个试订单,并答应半个月后来华实地考察。”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王济生深有感触。在多次与对方接触后,中原重锻开始向德国直销石油钻井稳定器,并吸引了欧美其他公司采购企业机械产品。

截至目前,中原重锻60%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外,客户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为先让济源挺起钢铁行业的“中国脊梁”,而绿色发展则推动了当地金属冶炼“振翅高飞”。

1995年,济源市思礼村党支部书记卢一明带领9名村民筹资27.5万元,建立了济源市万洋有色金属冶炼厂。29年来,这座小小的冶炼厂专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逐步走上了从粗铅冶炼到电解铅生产,再到回收硫酸、氧化锌、白银、黄金的循环经济之路。如今,小小冶炼厂已经成为年产值超300亿元的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洋集团”)。

有色金属冶炼通常污染较大,粗铅、电解铅、粗铜等工业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我们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攻关,实现了企业发展的绿色转型。”万洋集团副总经理齐小中告诉记者,截至2023年底,万洋集团立项并开展科创项目21项、研发项目19项、大小技改40余项,依托3个省市级研究创新平台,对厂内各工段工艺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优化提升,实现了产业的提质增效。

“未来,万洋集团将重点实施‘年产15万吨锌基材料及绿色智造项目’‘铅电解系统大型化、智能化改造项目’和‘年产60万吨复合肥设备节能更新综合改造工程’,推动绿色发展。”齐小中说。

     近年来,济源作为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试点城市之一,不断加大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助力包括中原重锻、万洋集团在内的众多民企制造业升级腾飞。“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济源民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日益成为济源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庄建球受访时表示,“目前,济源市正谋划推进新质生产力先行区建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打造济源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