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科技中介服务 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其中,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作为科技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技术机会识别、技术评估、技术转移转化、知识产权服务、创业孵化、科技咨询、助力人才成长和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多重职能,是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纽带。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中介服务面临挑战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健全高质量科技创新服务支撑和保障体系,可有效链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容社会,发挥“黏合剂”作用,促进多元创新主体协同,扎紧创新链和产业链、供应链联动的纽带,从而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提升研发投入产出和成果产业化效益。概言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新质主体”,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向纵深演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模式重塑步伐加快,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挑战。
当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能力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一是中介服务机构普遍规模较小,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够,难以满足快速发展和海量的科技中介服务需求,尤其是中国企业数智化创新和创新国际化的需求;二是服务内容相对单一,数智化程度较低,大多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成熟技术应用服务,缺乏前瞻引领性,尤其是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体系支撑能力不足;三是专业人才队伍和复合型领军人才队伍有待加强,尤其是服务未来产业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培育的先导型人才相对缺乏;四是行业规范和标准尚不健全,个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服务实践中诚信缺失,导致政府、市场、社会对其信任不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有待优化。
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加重视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人才梯队建设,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引导激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实现专业化、数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以此更好发挥其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从而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助力新质生产力跑出“加速度”,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化能力。一方面,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应结合自身积累,专注于特定优势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应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新模式、新产业和新场景,动态调整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加强科技服务的专业性和动态性。同时,要瞄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卡点堵点痛点,精准发力,优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国内外互信合作的良好生态,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二是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数智化转型。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趋势,加快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异质性创新资源,提升数智化服务能力。把握场景驱动创新范式机遇,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场景,提供更加精准化、智能化、前瞻性的服务,推动科技、人才、资本、数据等创新要素高效汇聚、流通和价值共创,加快科技成果向重点产业和产业链转化,推动产业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加强与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为科技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动能。
三是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人才梯队建设。创新引领的根本在于人才引领。要大力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科技中介服务领军人才,以一流人才打造一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一流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重视发挥科技协会、专业学会和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通过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科教融通培育技术经纪人等复合型高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人才。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充实科技中介服务队伍,提高服务机构国际化水平。建设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型科技中介服务人才梯队,全面提升人才引领、科技中介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成效。
四是推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治理体系现代化。健全完善科技中介服务行业规范和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中介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加强现代化科技社团建设,积极培育新兴前沿领域的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和服务平台的监管与引导,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其依法依规高质量开展业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要积极探索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权归属、保护运用和收益分配的新范式新模式,切实提升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成效,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形成赋能新质生产力持续涌现、快速发展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