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政策解读

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政府网站
年度报表

依申请
公开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332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和修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民营企业产学研合作工作 ”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安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主任的科技创新委员会,出台了《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建设新时代区域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等系列科技政策,颁布了科技创新“金十条”,对创新主体的财政支持引导力度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财政科技投入预算达到了2亿元。组建了事业单位+新型研发机构性质的科技创新研究院,在北京建立了离岸创新中心;率先在全省市、县(市、区)两级成立了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并于2024年重新独立出县(市、区)科技局,实现市、县(市、区)联动推动创新工作。全省首创推进实施“工业科技特派员选派行动”,实施“洹泉引流”人才计划,制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各方面工作围绕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进一步优化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生态

一是建设综合性科技创新数字化服务平台,全方位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供信息服务。该平台是集聚政策法规、科技金融、科技文献、大型仪器、技术转移、产业技术研究、高企培育、孵化器服务、双创服务等资源服务的重要依托,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展示宜创环境、发展潜力的窗口和门户。设有“一门户、一中心和六大版块”。该平台在省内属于首创。目前,创新大脑项目已经正式上线,开始提供信息服务。

二是加强中试基地建设,打通技术成果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环节。为了促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及二次开发试验,为产业发展提供成熟、适用、成套技术开展中间试验,致力于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一技术应用一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市科技局高度重视中试基地培育工作。依托北关区无人机产业园区已有的省级无人机质量检测中心、省级无人机专业孵化器,着力构建以低空领域新型航空器的研发和应用为方向的中试基地,成为我市首家省级中试基地。2024年向省推荐汤阴金百合、安钢冷轧、内黄翔宇三家中试基地。另外,围绕汤阴县食品医药、北关区纺织服装、殷都区氢能示范应用等优势产业,正在积极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促进创新成果进一步产业化。

三是建设并运营好安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建立各类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2021年10月,挂牌成立市科技创新研究院。明确市科创院是不纳入编制管理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理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搭建了以理事会领导的“专家咨询委员会+院本部+平台公司+各类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科技大市场+离岸创新中心”的组织架构。

目前市科创院依托龙头企业,在各县(市、区)组建了9个产业科创院,各县(市、区)政府把建设产业研究院作为地方政府重视产学研用、重视人才引进的重要抓手和发力点;各龙头企业把产业研究院作为获取来自政府和社会科技、人才各类资源的重要渠道和平台,进一步推进企业产学研合作。

二、进一步优化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

一是大力实施“揭接挂帅”项目。根据《安阳市“揭榜挂帅”制科技项目实施和管理办法》,针对我市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开展揭榜挂帅项目面向国内高新、院所征集,近两年共张榜揭榜挂帅项目18项,2024年第一批“揭接挂帅”项目已经开始征集。

二是加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能够整合多方面资源,充分发挥各种体制优势,采取最高效、最便捷的方式促进创新成果与产业化结合,促进技术人员与市场对接,近年来,我市加大对市级、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奖励力度,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奖励最高可达200万元,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奖励最高可达30万元,并且按照《安阳市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和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安科〔2020〕67号)侧重于对备案的新型研发机构进行督促考核,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发挥作用。截止目前市备案新型研发机构1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

三是建设并运营好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为有效利用京津冀的优势科技资源和高端人才,实现“研发在津京,智造在安阳”的新型产学研用融合机制。2022年市科创院、高新区管委会和启迪科技服务集团联合建设运营安阳(启迪)科创中心和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平行运营两个中心,形成互相连通的双中心模式,以对接创新需求为核心,推动技术交易、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引进、项目孵化及落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供需对接,打造北京为中心、清华大学为重点、辐射环渤海地区的离岸创新源。双中心分工明确、无缝对接、双向发展、形成合力,服务安阳市存量产业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及动力转换。依托京津优质创新资源,解决我市企业技术需求累计组织线上线下需求对接活动110余次,和清华、北大、国科大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中心建立联系,收集可转化科研成果并向企业推送30余项签订技术合作协议5项,洽谈落地企业8家。

四是建立工业科技特派员选派制度。为了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优化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2022年,我市在全省首创工业科技特派员选派制度。从高校院所中选派工业科技特派员,到重点工业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提供产业发展咨询、产业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示范推广、技术指导及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架起创新资源与企业、产业、区域创新合作的桥梁。近两年我市共选派150名科技特派员到企业服务。

五是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市科技局和市工信局聚焦赋能优质企业和创客团队创新成长,为企业创新发展搭建平台,2023年分别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安阳分赛和第八届“创客中国”河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安阳市分赛。通过聘请专家进行深入辅导,我市攀冉医疗和惠允医疗、巨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亨利高科实业有限公司的均在省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六是打破编制束缚,构建灵活、新颖的用人机制。近年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安阳市“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柔性引进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暂行)的通知》和《关于“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柔性引进人才(科技类)认定和支持实施细则》。有效完善了我市“洹泉涌流”引进人才政策,畅通了引进高端人才的政策通道。为深化拓展“洹泉涌流”人才聚集计划,更好服务我市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及其他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瓶颈,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目前,我市正在起草使用人才专项编制,计划实施招才引智新政,核定600名人才专项编制,由市科创院具体管理,采用“政企双聘 政聘企用”方式,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定向派驻到我市重点企业和项目,以便有效解决人才去留和资金使用等瓶颈问题,推进我市人才强市工作。

三、进一步创新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保障机制

依照《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规定和河南省科技厅《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实施意见》、《河南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通知精神,为促进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指导我市高校、科研院所抓好工作落实,制定(修订)本单位的实施意见。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农科院、中棉所等高校和院所都已制定了本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或实施方案,形成了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明确加大了对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和成果转化主要贡献人员的奖励比例,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分类评价考核机制,并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免责作出相应规定。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提出的建议,结合我局本职工作,继续加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实现协同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优化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加大产学研合作的优惠政策落实力度,提高企业创新的主体意识,探索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率,提高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各类资金的的投入和引导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一要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的项目和资金;二要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作用。三要引导企业,特别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三是充分发挥市科创院、离岸创新双中心和各产业研究院对科技资源和人才引进的聚集作用,利用本地优惠科技政策,把先进地市的科研成果和高端人才引进我市,加快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四是开展产学研合作精准对接,促进成果产业化。建立各县区产业技术研究院,选择一至两个领域,与相关院所、高校开展对接活动,提升企业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提高院所、高校科技成果在我市的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五是围绕主动抢抓创业创新能级提升,市工信局将开展产学研供需双向“揭榜”,推进成果“常态化”汇聚、供需“精准化”对接、服务“体系化”布局。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带动人才链、打通服务链”为主旨办好创新创业大赛安阳市分赛,扩大赛事影响,释放品牌效应。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监督、指导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