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何占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议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在议案中分析了我市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四方面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方案,我们认为议案内容对我市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查找清楚、建议全面可操作性强。针对议案内容,市科技局联合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金融工作局认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积极推进有关工作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结合具体工作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系列政策,采取多方措施,各部门分工协作,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我市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一、建立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
(一)加大财政资金撬动企业科技创新。完善《安阳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安阳市重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丰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层次和实施形式,以民营企业为主体,探索“揭榜挂帅”等多种形式的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式,对重大科技专项最高奖励达600万元。2017年—2022年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69项,科技攻关支持372项,拨付市级科技经费2.1亿元,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60余项,资金1亿余元。
(二)落实财税惠企政策助企研发投入。加强与税务、财政部门联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奖补政策,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对2021年高新企业奖补655万元,“瞪羚”企业3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奖补13万元,研发财政奖补2222.5万元。动员全市企业参与2022年度研发经费投入预算备案活动,不断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引导,“一对一”为企业进行政策讲解、答疑解惑、操作指导,提高备案工作成效。2022年全市备案企业达到394家,备案研发项目2036项,备案研发经费投入预算达到47.26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33.56%、27.49%和13.69 %,研发财政补助工作对企业研发投入起到了良好的带动引导作用。组织企业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全市295家企业,申报1563个项目,研发投入总计43.4亿,其中涉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总额17.08亿元。
(三)建立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助力民营企业科创腾飞。截至2022年末,全市科技企业贷款余额11.37亿元,当年新增5.48亿元。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根据《省级金融机构月调度机制工作方案》制定并印发了《市级金融机构月调度机制工作方案》,建立了市级金融机构月调度机制,定期组织调度会议调度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情况,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二是搭建线上平台。积极推广河南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安阳分厅应用,加速推进本地信易贷平台、中小企业指数平台建设,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融资提供线上对接平台。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通过线上平台投放贷款4192笔56.82亿元。三是创新金融产品。鼓励全市金融机构开发科技贷、专精特新贷等科技创新专属金融产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加大对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的金融支持力度。2022年,全市11个知识产权质押项目获得贷款6653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达到29504万元。四是推进企业股权债权融资。协调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信用类债权,对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的民营企业,每户企业最高补助不超过200万元,市级出台同类补助政策不再重复享受。配合市发改委筛选优秀天使风投创投机构与各类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引导股权投资机构与重点拟上市企业有效衔接。促成安阳经开产业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人对岷山环能投资7800万。
二、探索各类创新平台建设
(一)充分发挥市科创院产学研对接的桥头堡作用。根据《安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要求,结合今年人才引领创新攻坚战目标,建设县、区特色产业研究院,利用好市科创院编制和有关优惠政策,加大对各产业研究院的支持力度,利用好市财政科创院专项资金,提升主导产业创新能力及优势成果转移转化承接能力。
(二)充分利用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2022年市科技局与启迪科技服务集团合作,建设运营启迪(安阳)科创中心和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推动技术交易、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引进、项目孵化及落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供需对接。“双中心”已发布和对接技术需求200余项,成功组织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会46场,促成签约合作14家,入驻企业5家。
(三)加强中试基地建设。为了促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及二次开发试验,为产业发展提供成熟、适用、成套技术开展中间试验,致力于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一技术应用一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继续开展中试基地培育工作。在北关无人机实现省级中试基地的基础上,基于市科创院所属的康复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内规模领先的康复器械制造企业翔宇公司,正在推动建设康复设备产业中试基地。
三、不断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育
(一)组织企业家集中培训。一是按照《中共安阳市委 安阳市人民政府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安发〔2018〕13号)文件要求,为不断提升我市企业家队伍素质,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发展步伐,市工信局每年组织我市民营企业家赴外地著名高校举办企业家培训班,每年2期培训,每期培训约50名企业家,每期培训约5天时间。二是为全面落实“八个深化”,打造“万人助万企”活动升级版,按照《安阳市政府关爱企业家“八大员”行动计划》(安政办〔2020〕9号)文件,市工信局每年组织优秀企业家到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培训。每年组织两期,每期约3天,每期培训约100名企业家。通过培训,企业家获得了知识储备的提升,经营思路的拓展,同时明确了企业发展的方向路径,也更加坚定了加快安阳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二)组织全市优秀企业家评选激励。今年元月份,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安阳市制造业“10强”“10快”企业和“50强”“50快”企业家及“十大功勋企业家”“十佳创新型企业家”“十佳外贸企业家”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的通知》(安政办〔2023〕4号),在继2021年后继续开展系列优秀企业家评选。这次评选,主要从经济规模与质量效益、高质量增长与发展潜力等层面,在各行业筛选出5类优秀企业家,由市委、市政府给予证书、牌匾和奖杯等荣誉,引导培育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凝聚全社会支持安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持续优化人才政策和举措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拓展“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精心构筑“3+23”人才政策体系,推出“人才服务一卡通”“一岗一房”等系列留才用才务实举措,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走出了一条人才“引育用服”统筹兼顾的新路子。
(一)政策体系不断扩面升级。为了更好推动各类企业引才意愿,市人社局将《重点企业名录》动态调整权限下放至县区,将入库企业标准从四上、规上、四大千亿级企业放宽至正常经营、有引才愿望的各级各类企业。同时将急需紧缺人才认定范围,由本科学历放宽至我市“三本四专”毕业的大专学历。截至目前,全市可以享受“洹泉涌流”政策人才已经涵盖大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及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
(二)放宽县级人才认定标准。2021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全市推行“一岗一房”人才政策的实施意见》,鼓励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就县级人才享受其他优惠政策作出规定。
(三)实行“企业家一支笔”制度。凡我市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等引进、培育的各类人才,只要企业法人认定为企业作出过较大贡献的,破除学历、职称、年龄等限制,一经企业家签字同意,都可认定为其他特殊人才,享受“洹泉涌流”相关政策。
(四)落实柔性引进人才举措。结合我市实际出台《关于印发安阳市“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柔性引进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暂行)的通知》(安政办〔2021〕66号)、《关于“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柔性引进人才(科技类)认定和支持实施细则》(安科〔2022〕35号)。对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认定范围及条件、支持政策及待遇、人才认定程序及申请材料、经费申请程序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对顶尖人才报销来安对接工作产生的差旅费,对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梓乡高层次人才利用节假日等时间来安开展项目合作或通过远程形式提供技术(设计)指导,根据实际需要给予一定的综合补贴,优先支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随时立项随时评审,将“人才服务一卡通”落到实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我市“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
(五)发挥编制作用,探索“政企双聘 企业使用”引才新模式。市科技局筹备起草《安阳市关于使用人才专项编制实施招才引智“政企双聘 政聘企用”的意见 (试行)》,依托市科技创新研究院核定600名人才专项编制,采用“政企双聘 政聘企用”方式,引进符合要求的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定向派驻到我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创新创业,服务期三年。服务期满后,根据本人意愿选择在企业留任或到科创院工作,也可遴选到其他有空余编制的事业单位。坚持“高端引领、对接产业、以用为本、推动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资源聚集人才的基础性作用。
2023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