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转移

科技成果汇编:信息技术领域

发布时间:2024-06-05 10:16:00 信息来源: 字体大小:

项目1:城市交通智能管控与决策支持关键技术

项目2:红外气体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项目3: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新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项目4:智能化工业设计系统

项目5:基于人工智能的磁性材料表面缺陷检测

 

项目一:城市交通智能管控与决策支持关键技术

   1项目简介

我国交通运输能耗占比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40%。交通拥堵导致了交通事故、出行延误、尾气排放、燃油消耗等诸多社会问题。目前交通拥堵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成因含混:缺乏对拥堵成因分析,拥堵成因不明,现有数据不足以支撑获取路网交通运行规律;(2)优化静态:基于经验和人工优化,而且以静态优化为主,缺乏动态调控与智能优化;(3)系统孤立:多系统管控不协同,缺乏时空协同、动静协同、管控与政策协同。本成果围绕城市交通运行机理、智能管控与决策支持核心技术开展研发,形成了“出行需求分析-路网状态预测-网络瓶颈识别-智能交通管控-协同决策支持”一体化的城市交通智能管控与决策支持理论与技术体系。

潜在应用:

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杭州、绍兴、北京等100多个城市,20000多个交通交叉口。未来可持续应用于城市交通路网、城市交通智脑、信号机、高德地图、滴滴等手机软件,实现城市道路网络的建管效率提升及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优化。

技术优势:

1)提出了城市路网交通需求预测、状态演化与瓶颈识别理论与方法体系;

2)构建了大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智能管控技术体系,破解了城市交通区域自适应动态优化控制的难题;

3)研发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交通建管决策支持系统平台,实现了城市道路网络的建管效率提升及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优化。

2合作模式

技术开发、专利转让、专利许可等。

 

项目二:红外气体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1项目简介

红外传感器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技术之一,红外传感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天文、气象、军事、工业和民用等众多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红外线,实质上是一种电磁辐射波,其波长范围大致在0.78um~1000um频谱范围内,因其是位于可见光中红光以外的光线,故而得名为红外线。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向外部空间以红外线的方式辐射能量。利用红外辐射实现相关物理量测量的传感技术,即为红外传感技术。本技术基于分子振动和转动的一次谐波吸收进行分立能级,吸收强、吸收谱窄、指纹区等进行高灵敏探测辨识,并通过低折射率材料波导与覆盖涂层等方式增加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同时采用覆盖有高孔、边界分明、介孔 ZnO2/SiO2纳米颗粒的硅波导结构聚集气体分子,提升相互作用效果。

潜在应用:

在气体污染物监测领域可用于户外环境成分分析、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工业过程气体监测等;在医疗领域可用于便携式呼吸疾病监测、车载式空气检测系统、居家疾病辅助诊断、呼吸疾病快速诊断、新冠病毒实时监测;在军事航天领域可用于爆炸类/有毒气体快速监测、太空/星系环境成分分析、飞船内部气体成分浓度监测等。

技术优势:

在红外气体检测方面实现了更低成本、更小尺寸、更加灵敏、更快响应、更多参量的实时检测感知,在设备设计方面实现了高集成化、可便携化、可穿戴化、可扩展化、可定制化。

   2合作模式

技术开发、专利转让、专利许可等。

 

项目三: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新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1项目简介

ERP、MES、PLM为核心的基础工业软件正在普及,大型工业企业已基本实现数字化,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制造智能化正在路上。本技术主要专注于工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与流程类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使传统生产车间改造成安全、绿色、节能、高效的智能工厂,为中国制造智能化提供制造标准和系统解决方案。

本项项目通过控制智能、操作智能、能源管理智能、计划调度智能、运营智能打造安全、绿色优质、高效智能工厂。其主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间高效的信息互联,基于海量数据实现智能化分析,引入基于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高度智能化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数据录入的实时性以及对于货物出入库管理的高效性,并能显示生产的实时动态,同时,操作人员可远程参与生产过程的修正或指挥。

潜在应用:

适合具有生产车间或者生产园区的大型工业企业。

技术优势:

1)控制和操作智能化:仅以智能化领先的中国石化为例,下属30多家炼化企业就有上千套装置,控制智能化率只有 30%,操作智能化刚开始;国内适合智能化的装置数量在百万级以上;

2)能源管理智能化: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和园区的各种能源介质,能源系统的数量不可胜数,单位节能量高于2%,节能空间巨大;

3)计划调度和运营智能化:适用于企业和园区整体,目前国内几十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率不到5%,市场前景广阔。

 

    2合作模式

 以产学研项目合作为主,推动项目技术的落地转化。

 

项目四:智能化工业设计系统

   1项目简介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工业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设计方式难以满足智能、便捷、高效的工业设计需求。

本项目针对传统工业设计软件进行产品设计时面临技术要求高、耗时长、设计思路差异大等一系列缺点,经多年研发建立了一套智能、快速、精准的工业设计系统,该系统具有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够实现跨设备交互功能,通过该智能化设计工具,可以构建标准零部件库、行业基础数据库和知识库,规范信息交互、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发展智能化、个性化设计理念,提高了设计协同创新能力,该系统相较于传统的工业设计软件,在设计速度、设计质量以及兼容性等各个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潜在应用:

工业设计、硬件产品仿真、虚拟现实。

技术优势:

1)智能化的工业设计系统,将工业设计的门槛大大降低;

2)极大提升了工业设计的速度,降低了人力成本,在兼容性和容错性上有显著提升。

    2合作模式

专利转让、技术作价入股、共建研发平台。

 

项目五:基于人工智能的磁性材料表面缺陷检测

   1项目简介

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包括磁性材料产品外观缺陷检测及众多小尺寸产品的外观缺陷检测。本项目团队持续投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视觉分拣系统”研发,该系统广泛应用于产品复杂表面的缺陷/瑕疵检测。2020年,项目成果已经在磁性材料企业投入使用。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视觉分拣系统具备三大子系统:

1)云端:物联网平台,远程终端联网监控,实时监测、 报警、控制,历史数据存储与分析;构建大数据中心,集成数据采集、分析、交互能力;

2)数据处理:自主研发分布式人工智能训练平台,快速训练迭代;多种网络结构优化处理,快速测试训练;

3)设备端:采用自主研发人工智能引擎,具备强劲人工智能处理能力;支持多种媒体形式,系统集成灵活配置;

4)视觉系统核心部件:典型图像像素:130 万、200 万、500 万、1200 万;采集帧率范围:10fps~100fps。

潜在应用:

广泛应用于工业、水利、园林等各领域。

技术优势:

多通道引擎集成:为对象构造多重肖像;不同人工智能引擎分析处理;集成处理输出结果。

    2合作模式

   (1)以项目合作为主,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检测设备研发制造;

   (2)服务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服务或提供检测检测软件平台。

 

 

 

联系电话:15060521739

 

 

声明:综合整理各高校成果汇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