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科技动态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深化产学研用结合

发布时间:2022-11-21 14:59:22 信息来源: 科技日报 字体大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本期特刊邀请多地科技厅局负责人撰文,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谈认识、话举措。

  用有特色的科创服务壮大科技企业

  龙奋杰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党组书记、厅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

  近年来,河北省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企业这个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点不放松,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首先,实施梯度培育工程。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完整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分别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后备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建档立卡,对标质量标准,明确达标路径,组织省市县三级开展联合帮扶、靶向培育和差异化扶持。

  其次,强化研发投入激励。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制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政策。今年前三季度,河北省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达到1.68万家,同比增长185.8%,加计扣除额289.7亿元,同比增长84.6%。

  再次,推动协同融通发展。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省级科技计划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着力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形成了大中小企业融通、产业链协同、产学研合作的新格局,有效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下一步,河北省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符合河北实际、具有河北特色的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壮大科技企业,打造更多以高科技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集群,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其一,加强企业技术研发服务。以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集群头部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为重点,通过网络征集平台、服务热线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技术创新需求征集,发现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支持企业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对于企业自身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利用“揭榜挂帅”等形式,支持企业引进省内外企业、高校院所力量共同破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其二,加强企业科技成果推介服务。通过网络平台将河北省科技成果库和专利库向企业开放,并组织科技成果直通车、科技成果交易展示活动等,畅通科技成果、专利向企业推送渠道,推动科技成果等向企业转移、在企业转化。

  其三,加强企业人才服务。通过建立河北省科技人才数据库,推进人才信息开放共享,帮助企业更快发现所需人才。组织“百名院士河北行”“产才对接·柔性引智”等活动,推动高端人才与企业合作。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和科技特派团制度作用,积极向有人才需求的企业选派科技人员,为企业开展“一对一”科技帮扶。

  其四,向企业提供综合科技服务。建设全省科技政策库,推动科技政策信息网络共享,开展科技政策宣传辅导活动,实现科技创新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建设全省科技服务机构库,支持市县、开发区等引进科技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创新诊断、科技咨询、资源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29支科技投资引导基金子基金和6家签约银行的作用,加大对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完善能源创新体系 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

  卫英慧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党组书记、厅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擘画了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为山西省转型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山西是煤炭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一直以来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自2019年5月被确定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山西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把创新摆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创新思路、先立后破、通篇谋划,统筹抓好煤炭清洁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工作。

  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山西省正式获批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能源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6家、省级创新平台13家。在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山西省支持43个减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和示范项目,建成世界上首个煤电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生产线,成功突破二氧化碳捕集提纯技术,产出纯度为99.9%的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循环流化床机组发电、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固废综合利用等相关技术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煤炭产业升级方面,山西省加快5G入井、智能煤矿建设,释放煤炭产能,优化组合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夯实煤炭、煤电兜底保障基础,全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突破7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34.3%,能源安全可靠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未来,山西省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担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当好保供“压舱石”、争做降碳“排头兵”,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上实现更大突破,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是完善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省创新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突出任务和需求导向,聚焦能源领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支撑能力升级,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积极构建以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为引领,以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层级多样、品类完整的实验室体系。

  二是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四个面向”,同步推进产业转型、数字转型,以煤炭和煤电、煤电和新能源、煤电和煤化工、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五个一体化”为主攻方向,按照“跟着走”“抢着走”“领着走”分类推进科技创新,在碳达峰碳中和、数字经济、能源革命、新型储能等领域,系统谋划一批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用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立项管理机制,有效推动煤炭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出题者”作用,引导省属煤炭企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一批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积极引导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向专业化、精细化升级,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环境,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加速集聚

  吴劲松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党组书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报告同时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

  这要求我们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主抓手,全面重塑科技创新体系,增强体系化创新能力,推动平台、项目、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加快培育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打造出一批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虽然强化了企业科技创新地位,但它们离主体地位还有较大差距。相当部分的科技工作依然围绕着高校院所进行,特别是高能级创新平台、重点研发项目、财政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配置不足,主要表现为:科技工作联系高校院所多,联系企业少;和教授、研究员交流多,和企业家、工程师交流少;科技立项咨询科学家多,问计企业家少;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多,依托企业少。凡此种种都导致安徽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与深圳、浙江等先发地区相比存在差距。

  要想让企业真正处在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迫切需要我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牢科技活动就是经济活动,科技部门也是经济部门的理念,坚持把企业作为科技工作主要对象、把企业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力量,建立落实常态化重点企业联系制度,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创新的全方位支持,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安徽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具体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通过目标考评、政策奖补、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力争到2025年,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双倍增”。

  二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决策作用。发挥企业科技创新“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由行业龙头或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凝练技术需求,提出重大科技项目研究方向和攻关目标;规定80%以上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交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吸纳一批龙头企业高端人才进入项目专家库,参与重点项目评审立项、检查验收。

  三是加快建设“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企业与人才、技术、项目等创新资源的精准匹配,共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监测平台和发展数据库,及时跟进服务、提供精准扶持。

  四是汇聚科技要素资源,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依托招才引智等计划,帮助重点领域企业发现、对接、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基金丛林,支持国内外高校师生、初创团队来安徽省创新创业。高标准规范化运行省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和科技融资担保资金,充分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着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安徽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以三个“坚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郭大春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党组书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这为黑龙江省未来的创新发展、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大培育力度、出台激励奖励政策、强化认定管理等措施,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经营效益持续攀升,它们为黑龙江省振兴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2022年,黑龙江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典型经验做法,作为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在全国被通报表扬。

  具体来说,近年来黑龙江省主要通过三个“坚持”来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提升。

  首先,坚持高位推进、加强顶层设计。黑龙江省始终把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作为壮大振兴发展新动能的突破口。2015年以来,黑龙江省连续实施3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第三轮正在实施中),聚焦科技型企业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密集发力,构建了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科技型企业成长体系,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693家增加到2021年的2738家,增长近4倍。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创新建立目标体系、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服务体系、考核监督体系“五大体系”,加强了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有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坚持政策引导、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近年来,黑龙江省牢牢牵住政策激励引导这个“牛鼻子”,出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研发投入引导、税收减免等一系列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政策,不断强化其创新主体地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减轻疫情对企业的影响,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措施,极大激发了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除此之外,黑龙江省还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孵化载体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

  再次,坚持优化服务、做好跟踪辅导。黑龙江省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时时跟踪挖掘符合或接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企业,实行台账式管理,由专人提供全流程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跟踪辅导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推动企业茁壮成长。同时,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部门创新研发专属信贷产品及服务方案,加大对科技型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和授信规模,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2021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89.76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85.32%;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2310.94亿元,比2016年增长82.40%;在主板、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等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挂牌)的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达61家。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担起科技自立自强使命,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龙江”建设,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等领域进行产业布局,加快构建创新体系,持续在核心技术攻关、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区域创新发展等方面发力,开创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新局面,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推动企业融通创新 合力突破技术瓶颈

  童中华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 党组书记、局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市场的主体,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进产业上中下游企业融通创新,合力突破重点产业的技术瓶颈。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围绕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链进行培育,引导项目、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汇集,大力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兵团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产业链的“链长”“链主”企业为核心,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培育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链主”企业。以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创新“链主”企业为龙头,打造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共同体和技术创新策源地。大力引导新疆天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沃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宣力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创建兵团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以创新平台为载体,引进创新人才和团队,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

  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对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后补助,并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认定奖励。鼓励各师市结合实际制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奖补政策,奖补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兵团本级。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兵团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力争到“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目前的114家增加到250家以上。大力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行动,扶持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力争到“十四五”末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50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