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转移

第四十三期技术成果汇编(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2-07-25 10:22:21 信息来源: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 字体大小:

291号技术成果

 

成果名称:信阳茶叶加工技术集成与产业化

所属领域:现代农业、食品工业

成果简介:科技工作者依据机械化采摘茶鲜叶的特性及扁形绿茶特点,构建了鲜叶分级后加工扁形绿茶的连续化生产技术体系及配套装备。比较发现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所制绿茶品质最好,酚/氨比值较低,滋味鲜爽,栗香型成分含量较高。研究发现,高静水压可替代蒸汽杀青抑制酶促氧化,可使绿茶中游离氨基酸大量积累,增强了茶汤鲜味,减轻了苦涩味。采用具有特殊香气的乌龙茶品种,把红茶工艺与乌龙茶工艺融合起来,增加日光萎凋、抖青、荡青等工序,可以获得具有特色花果香、花蜜香型的高香红茶。比较常规热风干燥、远红外干燥和卤素灯干燥,用卤素灯-微波和微波干燥的红茶颜色更均匀,口感更新鲜,香气更浓郁。本成果开展信阳毛尖茶及信阳红茶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确定信阳毛尖茶、信阳红茶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参数,信阳毛尖茶、信阳红茶清洁化栽培、生产、及加工技术要点,建立信阳毛尖茶精制加工作业技术规范。在传统工夫红茶加工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信阳茶区品种及气候环境的优势,成功研发出了信阳高香红茶加工工艺,起草了《信阳红茶》行业标准。取得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外观站立12件。建成年产50吨绿茶生产线2条,年产10吨红茶生产线1条。

技术成熟度:研制

拟转化方式:技术许可

 

292号技术成果

 

成果名称:智能化管道焊接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所属领域:高端装备制造

成果简介:目前,在我国石油、天然气、水利、热力等管道施工领域,多采用手工焊或半自动焊进行管道焊接,不仅效率低下,焊接合格率更是无法保证。以石油管道焊接为例,在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以传统手工焊方法施工,该焊接方法由于焊接速度慢,焊接质量低已不再适宜在管道建设中应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引进了美欧的手工下向焊工艺,并逐步推广到大部分施工企业,该焊接方法已取代了传统手工焊方法。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美国引进了药芯焊丝半自动焊接设备及工艺,以其焊接合格率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在我国长输管道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21世纪全自动焊接工艺在国内中海油、中石油管道公司已开始应用,而设备大部分采购法国SERIMAX或者美国CRC公司的。近年中石油、中石化管道研究院都在积极研发全自动焊接设备,但都由于前期技术基础薄弱没能成功。本项目开发了系列化的智能化管道内、外焊接机器人,研究了两者同时使用的兼容性以及分别适用不同管径的焊接工艺。全自动焊接技术可取代国内现行的半自动及手工焊接,施工效率提高8-10倍,施工成本节约50%,焊接质量合格率98%以上,同时突破了国外技术壁垒,替代欧美进口产品。

技术成熟度:批量生产

拟转化方式:技术服务

 

293号技术成果

成果名称:一种全制式移动通信终端智能管控系统

所属领域:新技术、新工艺

成果简介:公司专注于研究解决手机通信智能管控技术与应用,在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公司核心产品--通信智能管控系统,首家采用集全制式信号侦测、全频段绿色屏蔽于一体的接管和反制技术,通过与警务安全通信系统的创新融合,为解决用户单位手机信号管控难题、警务通信安全问题,提供了智能化的高效技防手段。经过数年不懈的努力,公司产品技术日臻成熟,成果丰硕,已经拥有数十项自主知识产权。公司正以行业技术领跑者的姿态,用于创新,不断超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产品技术先进性、适用性、更好的服务市场和用户。

技术成熟度:批量生产

拟转化方式: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294号技术成果

 

成果名称: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成套应用技术

所属领域:新型材料

成果简介:玄武岩纤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以玄武岩为原料,经1450~1500℃高温熔融,通过铂铑合金拉丝漏板快速拉制而成的连续纤维,具有耐高温、耐低温、热传导系数低、隔热(隔音)、阻燃、绝缘、吸湿性低、抗腐蚀、抗辐射、断裂强度高、伸长率低、弹性模量高、与常规集料密度相当等优异性能,加工性能优良,在常态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产生有毒物质,无废气、废水、废渣排放,百分之百转化,属于绿色高性能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军事、石油化工、环保、电子等领域。尤其适用于道路、桥梁、隧道、海工码头、水运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养护和安全生产中应用,可极大地提升结构的耐候性、耐久性和安全性,被形象地称为“点石成金”。其产业发展对推动交通运输、国防建设、重大工程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成熟度:研制

拟转化方式:技术服务

 

295号技术成果

 

成果名称:耐候钢交通运输工程应用技术

所属领域:新型材料

成果简介:目前应用于高速公路附属设施的钢结构多采用传统防腐技术,需要抛丸除锈、镀锌等处理工艺,存在严重的污染环境问题。据统计,全球每年因钢材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万亿美元,其中大气环境中腐蚀造成的损失约占50%。耐候钢在大气环境中的耐腐蚀性约为普通碳素钢的2~8倍,且服役时间愈长,耐腐蚀效果愈明显,以达到“锈而不蚀,以锈防锈”的目的。因此,耐候钢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铁道、车辆、桥梁、塔架建设中广泛应用,美国有45%的桥梁采用耐候钢,日本15%,韩国耐候钢年产值达到4.68万吨以上。我省是交通大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国前列。通过科技攻关,开发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附属设施的免涂装耐候钢材料,发挥其强度高、结构自重轻、耐腐蚀性良好、免涂装和免维护等优势,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装配式施工、免维护使用,在高速公路附属设施、交通运输装备方面替代普通钢材,即践行了绿色环保可循环的建筑理念,又符合当今高效、长寿、节能、环保等“绿色”观念和国家发展政策导向,对打造交通运输领域的品质工程,推动钢铁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技术成熟度:试生产

拟转化方式:技术服务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到我们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371-67579136

(联系时,请备注说明项目编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